最新熱話
載荷專家(Payload Specialist)是到太空去進行各項專門科學實驗和探測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非職業航天員,是擔負重要綜合航天實驗的專家。有效載荷專家是搭乘宇宙飛船或航天飛機進入太空開展科學技術活動的專業或非專業人員,一般都是職業科學家或工程師。
航天員本身分職業和非職業兩種。職業航天員即專門從事航天飛行工作的航天員,多為飛行員或試飛員出身。非職業航天員則是臨時到太空工作或活動的人員,主要是從事科學研究,多為科學家、科研人員或工程技術人員。
載荷專家的載荷,是指飛機或運載火箭攜帶的物體。飛行器的有效載荷可包括貨物、乘客、飛行人員、彈藥、科學儀器或實驗。
工作:主要功能是進行科學技術活動,包括天文觀測、對地觀測、物理試驗、化學試驗、生物醫學試驗以及各類技術試驗等。
現時曾經或正在參與載人飛行任務的國家太空人全部具有空軍飛行員背景,但國家並不是第一次在預備航天員的選拔中揀選載荷專家。在2020年結束的第3批預備航天員選拔中,共有18名預備航天員(含1名女性)最終入選,其中就包括4名載荷專家。
而未來第4批預備太空人選拔,共選出12至14名預備太空人,包括航天駕駛員7至8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共5至6名,其中,載荷專家2名左右。航天駕駛員在陸海空三軍現役飛行員中選拔,航天飛行工程師在從事航空航天工程及相關領域專業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中選拔,載荷專家在從事空間科學研究及應用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中選拔。此次預備太空人選拔更將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獲選港人將和全國候選者一起,角逐2個載荷專家席位。
香港的科研專家一直有參與內地航天事業的發展,例如香港理工大學團隊研發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助力「嫦娥五號」成功完成月表採樣返回任務;另外,理大的「落火狀態監視相機」亦為國家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提供支援。

Reference:香港01,巴士的報